“共享经济”,这个词在近两年开始在我们的耳边响起,很多打着共享之名的事物开始出现在我们的身边,“共享单车”、“共享汽车”、“共享充电宝”、”共享篮球“等等,越来越多人开始在讨论共享,有什么东西可以拿出来共享,可以实现商业价值。那么今天,我们也来跟随市场,来扒一扒什么是“共享经济”。
共享经济概念起源于美国,2008-2009年Uber和Airbnb两大独角兽的孕育而生,而后的崛起让共享经济概念横扫全球。开始有更多的人去关注到”共享“这个经济模式,从良性的客观点去切入到社会需求点,最终转变为今日炽手可热的新商业模式。
随后国内在2014年开始而也开始出现滴滴打车、嘀嗒拼车、蚂蚁短租,用户群慢慢地扩大,C2C的模式逐渐成型,但这个时候共享经济对于国内用户来说概念还不是特别深。直到16年摩拜的爆发,共享经济这个词开始在国内快速蔓延,瞬间网络上各种热门话题都跟共享有关。
共享经济就像15年前在美国出现的网上购物。起初,人们会担心安全问题,但在亚马逊之类网站成功购买了几次之后,他们就会认为在其他地方购买也是安全的。拿易趣来说,一开始它只是个点对点的交易市场,而现在的主力军已经是很多专业的“资深卖家”了(其中许多人开始时只是普通用户)。共享经济也为企业提供了新机遇。
如同易趣让每个人都能成为交易中的卖家一样,只要条件允许,共享类网站让每个人都能把自己的所有物变成商品,包括时间和服务。如同共享经济的支持者们常说的,使用渠道比拥有权更重要。
共享观念利用那些以前被认为不可能产生收入的资产创造了新的市场。
从观念转变方面,共享经济改变人们的产权观念,培育了合作意识。与他人分享是传统价值观念和美德。借助网络平台,出租或借用东西给自己不认识的人,从根本上扩大了人们分享的人际圈,教会人们如何分享,互相丰富生活,使得分享成为社会交往中的不可逃避的重要因素。
从产业运行模式方面,共享经济改变了传统产业的运行环境,形成了一种新的供给模式和交易关系。实现了消费模式从“扔掉型”转变为“再利用型”,通过社会存量资产调整实现了产品和服务的平均分配和商品价值的最大程度的利用。这场消费领域的思想变革能节约资源,保护环境,有可能开启下一轮产业革命,将成为过度消费的终结者。
从就业模式方面,共享经济提供了新型就业方式。改变了企业的雇佣模式和劳动力的全职就业模式,给那些富有创造力的个人提供一种全新的在家谋生方式,人们可以自由选择自己感兴趣和擅长的任务、工作时间和工资。从而使社会成员成为自由职业者和兼职人员的混合体,使全社会成为一个全合约型社会。
从社会稳定方面,共享经济有助于解决政府城市管理难题。交通拥堵、生态资源紧张、劳资矛盾、收入分配不公、邻里冷漠是制约多数城市发展的普遍难题。共享汽车改变了城市旨在改善交通的政策,共享汽车还能减少尾气排放,共享私人住宅能平衡城市住房供需关系,共享经济甚至还可以通过稳定社会网络来解决城市犯罪问题。
共享经济颠覆了企业所有与个人消费的产业模式,使每个人都可以同时成为消费者和生产者。进而可以更好的改善生活。
至于接下来的行业发展,相信会越来越出乎我们的意料。